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如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友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地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中的儿童是否能真正享受自然的馈赠,成为了需要我们来关注的问题。上海宋庆龄幼儿园四期项目的环境设计就是一次深思熟虑的尝试,旨在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探索对孩子们成长的积极影响。
设计者们在这项工程中秉持了借花献‘佛’的理念,强调适度设计,让自然本身发挥作用,帮助缩小双碳目标与教育环境创建之间的差距。具体来说,园所的环境设计理念强调让每一个儿童在与自然一同成长中学会理解和敬畏世界,更好地与他人及自然相处。这一创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宋庆龄先生“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教育理念。
那么,何谓“最宝贵的东西”?在当今城市化的环境中,随着家庭教育逐渐外包,幼托机构所可提供的“最宝贵的东西”不再仅限于基础安全和舒适。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到,儿童在与环境互动中完成心理自我建构,因此,园所环境正是推动这种自我建构的媒介。当今儿童所需的环境应具备多样化和灵活性,以兼容不一样的需求和发展阶段的孩子们。
然而,面对愈加复杂的城市环境,纯粹依靠人工设计往往难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幸运的是,自然的丰富性为这一挑战带来了可能的解决方案。许多教育先行者早已注意到,自然能为儿童心灵提供滋养与疗愈。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团队把自然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中,创建出富有探索感与创造性的活动场所,使儿童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之美,感知并尊重每一种生命。
例如,宋庆龄幼儿园的园区设计充分的利用地形变化,打造了外部活动场地,如“两峰夹一谷”区域,使儿童在多样的地形禀赋下尽情探索、攀爬、游戏。这种形式远比简单的器械更具吸引力,并能促使孩子们的身体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大的拓展。
此外,设计还考虑到了儿童的认知与情感发展。在园所的空间中设置了可探索的“迷宫花园”,让儿童在互动中培养感官能力及社交能力。研究表明,自然游戏有助于儿童情绪健康的发展,而这种环境也为儿童们提供了一个能够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平台。
尽管项目的实施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环境的多元与复杂性,设计师们仍然在致力于创造一个可以让儿童充分体验自然的空间。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孩子们能在探索、创造、沟通中培养出健康的自我认知与他人间的关系,进而形成对世界的全方面了解和包容。
最后,需注意的是,幼托机构并非简单地复制自然,而是通过适当的设计,让自然成为儿童成长的助力。随着项目的推进,设计者希望能为儿童提供一个充满乐趣且富有挑战的环境,让他们在欢笑与探索中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对宋庆龄教育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未来一代的责任与承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